父母养育孩子,孩子赡养父母,本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但古往今来,许多悲剧的源头都来自于:子欲养而亲不在。多少为人子女的,好不容易赚到了回报父母的资本,却根本来不及回报。
广西女孩*来女正是因为早早懂得了这个道理,所以她说,“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。”
*来女和父亲
年,*来女以分考入武大,父女俩为此高兴了好一阵子,看着父亲的笑脸,*来女在心底默默许愿,一定要努力学习,毕业后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却不料,在她就读大二的那年寒假,父亲竟会突发脑溢血,导致半边身体瘫痪,从此丧失行动能力。
多年来,在这个贫困的家里,只有*来女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,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任父亲不管。但如果,一直贴身照顾父亲的话,*来女也就没法照常上学,这也会辜负父亲对她寄予的厚望。
照顾父亲和继续读书,*来女都不能放弃,于是她决定——背着父亲去上学。把父亲安置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里,一边照顾父亲,一边继续学业。
然而,当时的*来女,也不过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,既没有钱,还要读书,再加上照顾瘫痪的父亲,她该怎么负担起这样困难的生活呢?
可她到底是咬着牙,拼命扛过去了。事后,*来女也只是淡淡说道,“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,我只是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,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。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:子欲养而亲不在。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!”
1
年,*来女出生于广西合浦县。父亲很高兴家里迎来了一个女儿,于是给她取名为“*来女”。但和这个名字所包含的简单、快乐的寓意不相符的是,*来女一家人过得很是清苦。
4岁时,母亲就因为不能忍受贫穷,离开了这个家,从此再没有出现在父女俩的生活里。不久后,父亲工作的县文工团也面临了解散。
但这些打击,都没有摧毁掉*来女父亲身上的乐观。在失去了稳定的生活后,他反而带着女儿,开始了东奔西跑的生活。
期间,*来女父亲做过许多份工作,也沿街卖过小吃、甚至卖艺,只要哪里能赚到钱,他就带着小小的*来女往哪里跑。
心思敏感的孩子,往往在童年时经历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,心中都会留下关于贫穷的烙印,但*来女没有。尽管她也心思细腻、过早成熟,却因为父亲的正面影响,让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。
*来女的父亲,是一个十分懂得苦中作乐的人。在*来女眼中,他几乎无所不能,不仅会唱粤剧拉二胡,还会做衣服做手工,更做得一手好吃的。
尽管经济方面常常都很艰苦,父女俩只能吃得上红薯稀饭,他却不会亏待了女儿精神方面的教导,俩人常在餐桌上大聊《红楼梦》。
在父亲的影响下,*来女也格外喜欢读书,对知识充满了渴望,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但因为家境贫困,她在读完三年级后还是辍学了,之后一路跟着父亲到处干活赚钱。
在辍学的日子里,她曾跟着父亲去过海边挖海螺赚钱,也曾跟在父亲的三轮车后面,推着车深入偏远山区,走街串巷地卖过糕点。
但这期间,父亲*道富始终没有撂下对女儿的教育,每晚收工回家后,他都会在煤油灯下,给*来女辅导四年级的课程。
半年后,家里的经济情况终于好了点,于是*道富又赶紧带着女儿返回老家,将她送进学校直接就读五年级。而小小的*来女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小学毕业时,她以全镇第一的好成绩考入了初中。
年,*来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廉州中学,学校在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,直接免去了她三年的学费。
年,*来女经过三年心无旁骛地刻苦学习,终于不负众望,以分的耀眼成绩,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。
2
女儿要上武大了,*道富自然是欣喜万分,但在欣喜过后,他又为女儿之后的路费、学费发起了愁。思来想去,*道富决定带着女儿一起搬到武汉,这样*来女可以专心学习,他也可以在武汉做点小生意赚钱,就近照顾女儿。
然而,因为迟迟难以凑够去武汉的路费,父女俩拖到报告的最后一天,才终于赶到学校。凑足路费尚且如此艰难,更何况大学四年的学费?*来女不禁在心底担心起来,她害怕自己再度辍学。
好在,当学校知道了*来女一家的困难后,为她开通了“绿色通道”,让身无分文的*来女顺利入学。之后,学校又为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,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岗位,这才让匆忙、慌张的父女俩真正安顿下来,再次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只是,*道富后来始终没有办下做小生意的手续,只好回到广西老家再谋生计。不同于来时的慌张,*道富在返回广西时,整个人悄悄松了口气,原本他也很害怕因为自己拿不出钱,无法送女儿上大学,现在女儿上学的事情解决了,他只需要努力赚钱就行。
另一边的*来女,在父亲回老家后,真正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。在勤工俭学之余,她还找到了许多兼职工作,如发传单、贴海报、做家教等等,一点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宽裕起来。
有一个月,她足足赚到了元,这个钱远远超过她一个月的生活费,她感觉自己不仅能够养活自己,甚至还可以补贴爸爸了。怀着极大的喜悦之情,*来女把一部分钱寄给了爸爸。
虽然没有亲口说出来,但她在心底告诉爸爸:“我是真的长大了,以后还可以赚更多钱给你。”
这种积极、快乐的生活,却在年的1月戛然而止。那时*来女正在学校准备期末考试,*道富提前赶到武汉,想和女儿一起过春节。谁知,就在他抵达武汉后不久,就突发脑溢血,医院。
之后,*来女就医院照顾父亲。这件事被班里的同学知道后,医院,帮助*来女照顾父亲,给她空出一点时间用来备考。同寝室的几个女孩,也都默默拿出一两千块,塞给*来女应急。
在大家的帮助下,*道富的病情渐渐趋于稳定,不久后就出院了。那时的*来女还以为,父亲历经这次磨难,终归是能安稳度过这个春节。
却没想到,出院后没几天,*道富竟再次突发脑溢血。那天是大年初三,学校早已经放寒假了,到处都空荡荡的。*来女跑了半天,只找到了一个女同学,两个人用尽全力,也无法将父亲背出房间。
心急如焚的*来女,再次跑到雪地里,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喊人,最后终于拦到了一个男同学,在他的帮助下,才医院。
因为第二次发病,*道富的病情很是凶险,不仅右半身瘫痪,整个人还陷入持久的昏迷。在抢救期间,*来女无数次在心里呐喊:“父亲,你不能走,我一定要救活你!”
从4岁起,*来女就和父亲相依为命,她完全无法想象,失去父亲后她该怎么活下去。所以哪怕拼尽全力,她也要让父亲活下来。
可能是她发自内心的呼唤,终于被沉睡中的父亲听见,第四天早上,*道富悠悠转醒,虽然神志丧失,也认不出眼前的女儿,但*来女已经很满足了,她看着病床上的父亲,忍不住喜极而泣。
为了让父亲早点恢复神志,*来女自学了体疗指法,每天定时定点给父亲做体疗、按摩手脚,一整套功夫做下来,*来女在大冬天里也累出一身的汗来。
有一天,*来女正在专心给父亲按摩时,突然听到父亲久违地发出声音,她忍不住看向父亲,呆呆地喊了声:“爸爸?”没想到,这次父亲竟然点了点头,表示他认出自己来了,父女俩激动得双双落泪。
就连医生都说,这种情况下还能恢复神志,简直算是一个医学奇迹。他告诉*来女,“你的父亲说不定还可以重新开口说话。”
*来女激动得说不起其他的话,只好拼命地点了点头。
3
然而,命运似乎还是不肯放过这对苦命的父女,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,*道富一直在犯病,先后六七次因为脑梗塞、糖尿病、医院。
为了给父亲治病,*来女托人卖掉了老家的房子,在学校附近租了房,贴身照顾父亲。并把每天艰难空出来的时间,全部用来做兼职、勤工俭学。
每天早上6点,*来女就匆匆起来,帮父亲洗漱喂饭、打针吃药;中午和下午,上完课后,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,给父亲做饭、熬药。
晚上,她还要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做家教,直到深夜才能返回家中,安顿父亲睡下。那之后,才有一小段属于自己的时间,*来女争分夺秒用来学习。
尽管,生活给予的磨难沉重至此,*来女却没有因此抱怨过半句。她一直坚信,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条件,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。
她相信,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,并且还会有能力去回报那些关心过她的人。
对于外界给予的帮助,*来女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。她不止一次地说道:“支撑着我走过最难的日子的,是信念、希望和关爱。我一直相信,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;我一直知道,我的身边总是有很多很多的人爱着我,我是很幸福的。”
因为,在最难的那段时间,学校、社会都给予了她莫大的善意和帮助。学校的同学和老师,一次又一次自发性地给她捐款,前后共捐出了5万多元。同时,她的事迹,在经过媒体报道后,也筹到了一笔不小的社会捐款。
靠着这些钱,*来女带医院做化疗,并四处寻求药方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,渐渐能够开口说话,甚至起身活动。
同时,她的学业也没有因此耽搁,不仅每年考试名列前茅,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。大学毕业前,她还顺利拿到保研名额,成为武大信息安全专业的研究生。
因为对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,*来女的脸上,从不曾流露出沧桑、或是备受摧残的痕迹,反而常常挂着微笑。
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,“即便是最艰难的日子里,也会有些美好的东西,有些值得开心的事情。当灾难不可避免地来临时,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,那为什么不笑呢?我一直相信,灾难并不是生活的全部,最难的时候总会过去。”
4
年,随着*来女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等媒体也对她进行了集中报道,不仅引发了社会上的强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