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手足癣」
01
手足癣
手足癣是指发生在掌跖及指趾间的浅部真菌感染皮肤病。中医学将手癣称为“鹅掌风”,足癣称为“脚湿气”、“臭田螺”,俗称“烂脚丫”、“香港脚”。大多手癣是因足癣传染所致。小儿掌跖皮肤角质层较薄,患手足癣较少,传染源几乎是来自成人,少数来自感染的动物。本病多发生在湿热交蒸季节,夏日加重,冬日转轻。日久则皲裂。在南方最常见。
02
辨证论治
一、湿热
1、症状:皮疹以水疱脱屑为主。初起以皮下水疱,也可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,疱液透明,境界清楚,有痒感。数日后水疱自然吸收,遗留*白色痂皮或脱屑。多见于手掌、足弓及指(趾)侧缘。
2、处方
[处方1]手足癣方。
组成:藿香30g,生大*、皂矾各12g,白醋ml。
用法:上药入白醋中浸泡7~8日(密闭浸泡),过滤取汁,煮沸冷却后,浸洗患处3-4小时,或手癣用橡皮手套或塑料袋,足癣用旧胶鞋,灌入药液套手和脚(要求4小时以上)。用药期间5日内忌接触碱性物质,如肥皂、石灰等。
功用: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。
[处方2]
组成:浮萍、僵蚕各12g,防风、荆芥、生川乌、生草鸟、威灵仙、牙皂、白鲜皮、羌活、独活、*精各9g,鲜凤仙花1株。
用法:食醋1L,浸上药24小时,用小火煮沸,滤汁浸泡手足,每日1次,每次30分钟,浸后拭干,不要用水冲洗。
功用: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。
二、湿*
1、症状:以糜烂浸渍为主。多发生在指、趾间,局部皮肤浸渍、糜烂、渗液,境界清楚,去除浸溃的表皮,露出潮红的新生皮肤,伴有疼痛。
2、处方
[处方1]苦参二*汤。
组成:苦参、*柏、*连、乌梅、花椒、蝉蜕、白芷、蛇床子、地肤子各15g,生地30g,当归、冰片(另包)、白矾(另包)各12g。
用法:先将前11味药加水ml煎至ml,再将冰片、白矾加入药液中融化,待药液凉后,用此药液擦或浸泡患处,不便浸泡的部位可用纱布蘸药液擦洗,每次浸泡30分钟,每日1剂,每日浸泡3次。
功用:清热燥湿,活血解*,祛风止痒。
[处方2]三*槿皮汤。
组成:蛇蜕3g,*柏、*芩、*连、蒲公英、枯矾各15g,土槿皮、蛇床子各30g。
用法:上药除枯矾外,加水ml煮沸,将药液倒入盆内,再加入枯矾于药液中融化即可。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浸洗患处,每次浸洗15-30分钟。每日浸洗2次(早、晚各1次),每剂可用2次。
功用:清热燥湿,解*杀虫,祛风止痒。
[处方3]
组成:苍术、*柏各15g,苦参、白鲜皮、马齿苋、车前子(布包)各30g。
用法:上药加水煎煮30分钟,取汁外洗,每日2~3次。
功用:清热燥湿,解*杀虫。
三、燥热
1、症状:以干燥皲裂为主,皮损呈圆形或环形淡褐色斑片,境界清楚,局部皮肤变厚、干燥、粗糙、脱屑、皲裂,伴有瘙痒及疼痛。多见于手掌、足底、足跟及手足侧缘。冬季皲裂尤为明显,夏季仍可发生小水疱。
2、处方:
[处方1]
组成:荆芥、防风、红花、地骨皮各18g,皂角30g,大风子30g,明矾18g。
用法:上药用米醋1.5L,浸泡3~5日后,用药液浸泡手足,每晚1次,连泡2周为1个疗程。
功用:润肤化燥,杀虫止痒。
[处方2]
组成:斑蝥0.9g,蜈蚣3条,白信石6g,樟脑、白及、土槿皮、大*、马钱子各9g。
用法:将上药共研细末,用米醋1L,浸泡24小时后,将患手患足浸入药液,先浸手后浸足,初次每日洗5-10分钟,2-3日逐渐延长至1~2小时。
功用:润肤化燥,杀虫止痒。
[处方3]
组成:白矾、五倍子、地肤子、蛇床子、苦参各30g,大风子、川椒、*柏各25g。
用法:上药共研细末,用食醋1L浸泡5天即可使用。用时先将药液振匀,然后将患手患足浸入药液,每日浸泡2次,每次浸泡15分钟,浸泡完毕用温水洗净药液。
功用:润肤化燥,杀虫止痒。
[处方4]
组成:大风子肉(研碎)、花椒、石膏(研碎)、五加皮各9g,明矾12g,皂荚、土槿皮各15g。
用法:加鲜凤仙花5朵,米醋~ml,将药与醋放在砂锅内先浸一夜,次日煮沸后将药汁倒入搪瓷盆内待温,将患手浸入,第一日浸洗4小时左右,第二日浸洗2小时左右。从开始浸泡日起,7日内不能使用碱水洗,有裂口暂缓使用。
功用:润肤化燥,杀虫止痒。
-END-
医学科普,我们是认真的。
看病就医,请到专业机构。
版权声明: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