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心疗愈
意识疗法
成为自己疗愈师
《了凡心疗愈》意识疗法的简介心面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,我们该选择生理治疗还是心理干预?!目前在应对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时候,人们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还不是很高。会出现两个极端的分化。一种情况就是过度信赖生理药物治疗。认为心理干预不过是可有可无的,心灵鸡汤。另外一个极端情况是过度夸大生理药物的副作用。在头脑层面寻求一种安慰。最后真的发展为变相的追求鸡汤。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是不可取的,意识疗法提倡,当我们出现躯体症状的时候,一定要以生理治疗为主,心理干预为辅,这样才能双管齐下,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。目前大家对心理学的认知可能还是感觉比较遥远,心理学系统应用到治疗抑郁症当中去到目前为止几乎接近年的历史,实际上在东方,这种关于心理学的涉及更加源远流长,只是没有系统化,在先秦的时候就有相关著作问世,我们知道心理学脱胎于哲学。比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《易经》这都是了不得的哲学经典,以及《*帝内经》《素问》以及到后面的儒家典籍,宗旨就是修身齐家,治国,平天下,修身齐家,说白了,也就是调伏自己内心的过程,从这一点讲我们的心理学开展得更早,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无时无刻的接触了心理学。再到后面的王阳明的心学。实际上都是要解决人的心理问题。都有涉及到了相关的心理学的案例,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。《意识疗法: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》第59章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:他们都是具有真理性的东西,但凡真理性的东西,放之四海而准之。它放在任何社会,放在任何时代,放在任何背景下,它都是成立的,甚至包括我们的宗教。它都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,可能有些唯物主义者非常反对宗教这类极端的唯心主义哲学,而实际上即便是科学化身的牛顿爵士也曾经说过: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!科学是一种极端的唯物主义观,而神学是一种极端的唯心主义观。神学唯心到什么地步呢?在《圣经·旧约》里面,你可以见到有这样的词句:上帝说要有光,于是便有了光。在阳明心学里面也提到:你来看花的时候,它便是花,当你不来看这个花的时候,什么也不是。《意识疗法: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》第59章这在治疗抑郁症,焦虑症等心境障碍当中也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。那就是有的人会,非此即彼,非黑即白,比如有人极力推崇生理治疗,通过生理用药来控制抑郁症,焦虑症,强迫症,对心理干预嗤之以鼻。认为心理治疗纯粹是灌鸡汤,纯粹是可有可无的摆设!《意识疗法: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》第59章而在另一部分人眼里,认为这种发源于西方的生理用药方案,只是建立在神经递质假说的基础上的,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。医院去看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时候。在生理用药的时候,会存在很多的误区,只要患者每换一个心理科或者是神经内科的大夫,他们用药方案就截然不同。药物一大堆,药物的种类也不断的更换,让患者无所适从。这给我们带来很不好的体验感觉,医院只是为了创收,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,因为我们知道抑郁症他不叫抑郁病,从名称就可以看出,它带有很大的主观性。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,所以不断的调整用药方案是可取的。《意识疗法: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》第59章践行知行合一并通过情绪深入我们的潜意识,在潜意识层面的思维模式跟限制性信念引导进我们的意识。突破并超越内在各种限制性信念,你需要变得觉知,你必须通过系统的心理体系来达成觉知,你才可以超越你的内在标准,回到当下,获得终极安全感,内观自己,活出自我。应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等心理问题的袭扰,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。意识疗法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,而本文只分享其中某一个观点。所以建议联系上下文的意境来理解,(百度输入:了凡心疗愈百家号,在百家号/或者头条号里订阅专栏)才不至于断章取义。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变。才能够做到不困于情,不惑于心,不念过往,不畏将来,出离头脑,活在当下,达到活出自我成为自己跟家人的心理疗愈师的目的!把时间交给阅读陈了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