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手足癣怎么办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徐孟南小传人微言轻的我
TUhjnbcbe - 2025/5/24 21:42:00
刘云涛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ys_bjzkbdfyy/790/

本文徐孟南自述传记,记录其从小到第二次高考前,写于年末。

(一)出生

我出生在安徽蒙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。父亲小学都没有毕业,务农之余做点地摊小生意。而母亲学历稍高,作为初中毕业的她,也能简单辅导我们,但在我的记忆中,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,父母都给了我们自由。

我刚出生不久就得了大病,就算有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的脑膜炎。那时候家里为了给我治病,就快砸锅卖铁了。小时候,父母常常开玩笑说,“那医院,你半路上差点就没气了,差一点就把你扔掉了,还好你还算争气!”也因此,我得到了第一个名字“难难”。后来,亲朋叫着叫着就成了“南南”,而我大了点的时候,按照村里辈分,我取了大号“徐孟南”,就是我现在的姓名了。

虽然,我从病魔中挣脱了出来,但是我父母担心我以后的智力,所以在我姐和我之后,我们家又多了对双胞胎弟弟。所以,我父母身上的担子很沉重。

(二)上学

还好那时候我们都还争气,特别在学习上,很少让父母操心,只要期末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就行。在我的记忆中,我只有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空手而归过。本来,我是不愿意上学的,因为我帮堂哥教训了他的同学,担心被报复就一直没去,最后被父亲逼着去的。我记得,那时候学校没有多余的课本,不知父亲从哪里找来黑白色的课本。本来就内向的我,看到别人的“鹅”都是彩色的,而自己的没光没彩,我感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,就更加不爱说话了。后来,又因为背不出课文被语文老师罚站,心里产生了自卑感,进而厌学,连自己比较喜爱的数学课都逃。还好,我一直是个老实听话的孩子,只这一次逃课,后来都遵循父母老师,循规蹈矩地学习和生活。

我是个很普通,智力也一般般地学生,从小学二年级开始,我的成绩才慢慢好起来,到四五年级的时候才还不错。那时候学习就一个秘诀,就是反复不停地做练习题。至今在我脑海里还存着这样的画面,我在农田里给父亲帮忙,还带上数学课本和练习册,在刷题,对一旁父亲的唠叨,心生怨言,耽误我学习。

就这样,我一路努力学习,上了我们县的市重点高中。在高一,我还是像从前一样勤奋,除了课本就是练习题,向着我们老师一直给我们灌输的那样走着,“好好学习,上个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建立个好家庭。”老师这样说,我就这样努力着,因为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,尽管有时候隐隐约约觉着自己将来有大事要做。

(三)思想巨变

由于一门心思在课本上,在做试题上,我很少和外界接触,就连学校的阅览室、图书馆都不咋去。不过,高一时,老师会叫我们订些学习报,也算对外界有所了解了。而语文学习报上的作文大赛了我。好吧,我承认一直以来我的语文分数只能及格,我的作文就更不用提了,但每次考试,我都隐隐约约觉得,我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的。我看到,语文老师经常抽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去参加作文比赛,其实我也想去的,心想我去了也不会比他们差。

看到语文学习报的作文比赛之后,我就想试着去投稿,我想证明给他们看。结果有回复,说入围初赛,参加复赛需要交钱。我照办了,结果获奖了,还发了证书,当时挺欣喜的,就差拿给同学们看了,还好内向的我没有外漏,因为后来我发现学习报上有很多这样的作文大赛,而且只要参加都能获奖。所以就没意思了。

不过,这件事情令我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,偶尔会去书店看些文学类的书籍,想提升自己拙劣的文笔嘛。还没去几次,我就在书店看到了影响我,也可以说是启蒙我的一本书。它就是署名韩寒的《通稿》。书里面都是批判现行教育体制的文章,当时看了很是激愤,而且有种被现行教育欺骗的感觉,原来自己一直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不堪。平时老实内向的我紧握拳头,不知道该砸向谁。

上课回到教室,看到自己曾经反反复复练习的试题,甚是反感,而且有好多以后肯定用不到,注定要忘记的东西,这不是浪费时间吗?!看到那些中规中矩的同学,一个流水线出来的学生,没有个性而言,这不是磨灭人性吗?!又看到那些偏科或者怪才,他们因被以分数论而无缘大学,这不是埋没人才吗?!我脑海里反复出现这些东西。再想想以前老师教授我们的,好好学习,考个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然而好个屁。

那时候的我,还是很内向很老实的,发现教育这个大“秘密”后,我并没有张扬,白天强忍着内心的不愤继续听课,晚上则上网搜集现行教育更多的罪恶。

(四)挖掘“三人行教育理念”

我发现,除了韩寒,还有好多名人批判现行教育,但就没有一个人提出更好的教育改革方案来,这一点很令我不解,既然不好,您们倒提出个好的呀!光批评有啥用呢?!

我当时想,既然你们光说不练,只做假把式,那我试着搞个不错的方案。

于是,想了就去干,去搜集资料,去观察身边的同学,把自己的方案雏形想象在同学身上。方案核心是从初中就开始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在高中的时候根据各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对应的学科,当然各科基础知识也要了解的。我取名为“三人行教育理念”,取自《论语》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,意思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。我还根据这个方案写了部中篇小说《三人行》,完全虚构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。在小说中,“三人行教育理念”得到有效的实施。

当时弄出这个方案后,已经上高二的我感觉自己特别了不起,隐隐约约感觉,这个暗合了我从小一直有的,我是个做大事情的人。但我并没有沉浸兴奋与愉悦中,我想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办,怎么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教育理念,怎么才能它很好的被实施,最后好造福子子孙孙。

思索了良久,我给教育部写了信,主要是讲我提出的“三人行教育理念”,还有实施的情况。在信中,我笃定,这肯定是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。在网上找到教育部门的通信地址,我就把信投到了邮局信箱。上网的时候,我也到处给韩寒、郑渊洁等关心教育改革的名人留言,主要是去他们的博客,那时候博客很火的,我每次上网都会他们留言或者写纸条。可这些,包括给教育部门的信,都没有用,没人回我。那时候,我就觉得人微言轻。我甚至明白一个真理,某人处于某个体制模式底层时,他会想着去改革,而等他们有能力去做的时候,他却忘了初心。这个道理在我后来坚持不懈地宣传我的教育理念的时候,得到了验证。

那是在我准备在高考考零分的时候,我终于收到一个网友的回复,网名“小牛飞刀”,但我并没有告诉他,我要利用高考宣传教育方案的事情,他只知道我在网上努力宣传着。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,并没有像韩寒、郑渊洁们那样的话语权,但我也收获颇多,更加坚定了当时就宣传我教育方案的信念。

在知道我要用高考宣传我的教育理念的时候,他劝道“在中国,是你适应社会,不是社会适应你!”我却说,可以变的,真的!

他继续劝道,我不怀疑你的实力,但要你先立足之后,才能谈你的能力,饭都吃不上,还嚷什么啊,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,我高中时比你尖锐多了,我在全校大会上骂过人。

我默默回道,教育需要我们一起去改变!

而他说,只有你强大了,你才有说话的权力!

我当时也知道这个道理,要不咋直接去找了韩寒帮忙呢,可我反驳他道,等你长大了,你就无心于教育了.而且你不翻一翻,没人听你说话的!

他继续给我讲道理,我很了解你,大家都是从高中过来的,但你会发现自己没办法的事,记得朱容基在回答外国记者的问题:中国什么时候能实现直选,他说了一句:我比你还急。

现在事实大家都在急,可也要有个过程,抗战要八年,何况中国人的思想都二三千年一脉相承了,要个过程。

但我觉得,这样太慢了,我坚信道,只要有人肯干,会很快成功的!

他劝不了我,只能呵呵了,最后说,我不管你干什么,你现在是学生,你把学习学好是首先,知道不,你学习好了,做别的也有底气,要不别人会说你学习不行,才出此下策,都会看你的笑话!

我却不以为然,我说,我和他们不一样,我有新教育方式,我正按我的学着.我会用我的成级证明看的.当然,不是分数,是适应社会能力!

他却道,分数也能说明能力,虽然不全是。

我说我以前的分数也差,从小学到高一都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的,直到我发现了现行教育的弊端。

见他没提我的教育理念,我问他,你对我的新教育感兴趣吗?

他只说,我对你感兴趣!

我带有嘲笑意味地说,对了吧,你现在对教育不感兴趣了吧?!

他承认道,是啊,现在我都要远离教育了!

我当时也怕自己以后变成他这样的,我说,如果我也上了大学,可能也会对不管制我的教育感兴趣的,自私!!!!!!!!!!!!!!

他又呵呵了一声,道,年轻时什么好?

我却心想,长大了的人只剩呵呵了,我反驳道,大了,会胆小的,会顾虑的更多的,我不会学你的.我要救人.救你我他!

但他可能觉得我是小孩没本事,他说,你现似乎没什么发言权!

“会的,只是时间未到!”

“时间要是到了,早就有人说了!”

我觉得我就是那个推动时间年轮的人,我说,我会让时间到的!

他却说为自己打算才是聪明人。

在我九年后再看到这个对话的时候,我有点庆幸,我觉得如果我当时选择和小牛飞刀一样按部就班上了大学,或许我是当时的他。当然,我没有鼓励大家去考零分,考零分是不对的,但宣传我的教育理念没有错,只是我的方法错了。

(五)利用高考零分宣传三人行教育理念

说到高考零分,在我邮局寄信、网上留言、学校附近贴告示都宣传无果后,我在学校阅览室看到的,那时年蒋多多的高考零分。

自从高一下学期参加了学习报上的作文大赛之后,我喜欢逛书店,逛学校阅览室,每天课间二十分钟的时候,我都会去看一些杂志、报纸。在高二的时候,在一本中学生杂志上,我看到了蒋多多“伟绩”,也是违纪,她故意在高考试卷上用蓝色笔答题,同时也写满了对现行教育的看法。她想让教育部门的人找她谈教育的事情,可结果人们却像网友“小牛飞刀”一样,只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徐孟南小传人微言轻的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