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手足癣怎么办

首页 » 常识 » 灌水 » 营销员体制改革向三个有利于发展
TUhjnbcbe - 2020/8/21 10:47:00

营销员体制改革向“三个有利于”发展


摘要:改革应从制度和队伍着手,向有利于消费者、有利于从业者、有利于行业发展方向发展。  中国保险业自1992年引入保险营销管理体制以来,形成了庞大的保险营销员队伍,使得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问题。  营销员的贡献不可忽视  营销员对行业直接的贡献是保险产品的销售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保费收入快速增长。


营销是保险经营各环节的重头戏。目前,我国保险营销员贡献大,其中也不乏人才,但是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,必须进行改革。改革应从制度和队伍着手,向有利于消费者、有利于从业者、有利于行业发展方向发展。


□马庆和


营销是保险经营各环节的重头戏,所以保险营销员就成了保险从业人员的大部队,这是由保险的特性决定的。目前,中国有400万保险从业人员,其中保险营销员就有330万,占82.5%。


中国保险业自1992年引入保险营销管理体制以来,形成了庞大的保险营销员队伍,使得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问题。总体上看,中国保险营销员贡献大、人才多,但是问题严重,必须改革。


营销员的贡献不可忽视


营销员对行业直接的贡献是保险产品的销售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保费收入快速增长。2010年全国保费收入14528亿元,其中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4682亿元,占总保费收入的32.23%。寿险保费收入9680亿元,其中通过寿险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3588亿元,占寿险总保费收入37.07%。


间接的贡献则是广泛地向社会传导了保险知识。保险营销员不辞辛苦、不厌其烦为人们讲保险、说保险,传播着保险理念和保险知识,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、城乡各地、大街小巷。这种贡献虽然不能用数字来衡量,但却是功不可没。


保险营销员形成的过程,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。下岗再就业、毕业生就业、农民进城务工都为保险营销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,其中不乏各种人才,他们在保险营销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做出了优异的成绩。


同时,现有的营销体制下也打造了不少人才。保险营销员体制是没有铁饭碗可端,没有大锅饭可吃的制度,职级和收入直接与业绩挂钩,没有相应的业绩就不会有相应的职级和收入。反过来,有了相应的业绩必然有相应的职级和收入。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潜规则,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个人因素、个人能力的主导作用。


加之,公司的集中培训、晨会的充分交流、团队的互相促进等,使得人才脱颖而出,精英不断涌现。


所以,必须正视保险营销员队伍是一支不乏人才的队伍,通过保险营销成为人才的人是有着过硬本领的。


诚信缺失和大进大出


成行业突出问题


保险产品是信用产品,体现的是最大诚信原则,当人们对保险失去信任,保险业发展的生命也就停止了。所以,中国保险业最大的风险是保险业整体失信的风险。


一个时期以来,保险业一大突出问题就是销售误导、诚信缺失。而保险营销员的销售误导、诚信缺失,主要由两部分人导致。


一部分人是明明白白误导。他们对保险知识、保险产品比较明白,但销售时却专拣好听的、夸大的说,而免除、费用扣除、分红不确定性等方面基本不说,其原因主要是业绩论英雄所致。按照各公司的基本法,保险营销员没有业绩就站不住脚,业绩少就晋升不了,收入自然就少;业绩越高,晋升越快,收入越高;且不管过去干了多长时间,哪怕十年八年,也不管过去业绩多高,贡献多大,只要3个月没业绩,就要出局,致使保险营销员始终处于紧张状态,疲于奔命,不顾一切地做业绩。


另一部分人是稀里糊涂的误导。保险营销员门槛比较低,使一些素质比较低的人进入到了保险营销行列,他们本身就搞不清保险的原理和保险产品,却销售保险产品。销售误导直接的后果就是使一些保险消费者对保险失去了信任,以至于退保,而过了犹豫期的退保需扣除各项费用,往往会给消费者造成很大损失。由此,使其更加对保险失去信任,结论就是保险是骗人的。


不仅如此,消费者还会大张旗鼓地传导保险是骗人的结论,这样一传十、十传百,对还比较脆弱的中国保险业影响会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。


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保险营销员的某些个人行为所致。保险营销员是保险销售的主力*,他们工作在保险一线,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,代表着保险业的水平和形象,可以说,社会公众对保险的感受主要是通过保险营销员实现的,所以,保险营销员事关保险业的形象、公信力和发展大局。


另外,保险营销员的大进大出,也会给脆弱的中国保险业带来很大伤害。目前的情况是,做保险营销员能够坚持一年的不到30%,能够坚持两年的不到15%。这种大进大出,能有多少人说保险好的呢?营销员没有社会保障的安全感,没有社会地位的自豪感,没有事业前途的憧憬感,有的只是疲于奔命,随时可能出局的恐慌。他们也会一传十、十传百,起码要奉劝其亲朋好友不要做保险。当前,增员越来越困难就是证明,一些学保险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保险工作也很能说明问题。


保险营销员的大进大出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安全感。今天这个保险营销员还给人家讲得斩钉截铁,明天就出局不干了;今天销售这家公司的产品,明天就跑到另一家公司了。


之所以会出现大进大出的局面,一是由于门槛过低,基本上什么人都可以进,进来了干不下去只能出局;二是不断有新的公司进入保险市场,人员在公司之间流动快;三是业绩论英雄,没有业绩就淘汰,好的也难长期站住,素质好的也不可能月月业绩好,年年业绩优。不管主客观情况发生什么变化,也不管过去业绩有多好、干的时间有多长,只要3个月没业绩就出局。那些素质好、干的时间长、业绩突出,只是一段时间或因个人(如生病)原因、或因家庭原因、或因其他原因没有业务,就不得不离开,且不给续期收入,又没有任何保障,他们怎能不抱怨,他们怎能说保险好呢?


制度和队伍是改革的双刃剑


问题严重,就必须改革,而且越早越好,越快越好。由此,问题的立足点只能是实行什么样的保险营销制度,形成一支什么样的保险营销队伍的问题,而不是要不要保险营销、要不要保险营销员、要多大规模的保险营销员的问题。


改革总的原则应该向三个有利于方向发展。一是有利于消费者。保险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,消费者永远是上帝,保险营销制度、保险营销员怎样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保险的良好服务和购买保险的好处,从而使他们坚信保险,形成正面传导力量,让更多的人拥有保险,这是十分重要的。二是有利于从业者。要让从事保险营销的人有社会地位,有社会保障,有稳定感、安全感和事业感,同时,也要让他们有压力、有动力、有积极性和创造性,不能端铁饭碗,吃大锅饭。三是有利于行业发展。必须使保险营销有利于行业形象的塑造,有利于行业诚信的打造,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。任何不计后果的短期行为,都会使整个行业的信誉受损,而行业信誉受损,就无所谓公司的成功,即使一时成功,最终也会摔下来。


怎么改呢?一是改革制度;二是改变队伍。


不同的制度产生不同的行为,导致不同的结果。改革现行保险营销制度要取其长、补其短。取其长,就是要保留其业绩挂钩,职位自动升降,收入对号入座的运行机制。补其短,就是要提高准入门槛,实行公司统一招聘;给予最低工资保障,取消营业税征收,减少所得税征收,让营销员个人缴纳社保;连续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以上不允许淘汰,且后续的社保缴费由公司承担60%;实行扁平化管理,取消人拉人、金字塔式的销售管理模式;实行营销员等级管理,不同等级的营销员销售不同的保险产品。


通过改革制度改变保险营销员的队伍结构,使保险营销员能够把保险营销当做事业来做。


(作者系内蒙古保险学会秘书长)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营销员体制改革向三个有利于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