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念岳母
◎孙振航
我是一名建设者,去年被公司派来伊拉克工作。这两天无意从行李箱找出一双鞋垫,一看是岳母缝制的,是我出行前,妻塞进去的。睹物思人,一转眼,岳母离开我们8年了。她去世那年,我远在苏丹,没能赶回去,深感遗憾。跟岳母认识20多年,成为家人,真正在一起生活时间很短,但岳母的音容笑貌却一直刻在脑海里,留在记忆中,让我敬佩并永志难忘。
岳母属于女士里的中等身材,身板挺直,皮肤白皙,慈眉善目,一辈子生活在农村,是地道的农民。听妻讲,岳父17岁始,就到烟台市工作,先是供销社,后进瓷厂。岳母和岳父是经人介绍认识的,没见过几次面就结婚了,后来便有了妻姐妹四人。
岳父的工作地离家多里,交通不便,平时很少回家。加上习武,工余时间多用在武术学习交流上,除非春种秋收,很少能帮上家里忙。那时,岳父家兄弟姊妹6人,他是家中老大,妻姊妹4人,还有叔婶家弟妹们,三代一大家子人,劳动力严重不足,工分少,生活条件艰苦。于是,岳母没有选择随岳父去城里,一直留在农村,里里外外操持着家。岳母是年师范毕业,是当时农村稀缺的文化人。因此,留村任教10余年。后来,因粮食不够吃,岳母只好放弃教学,以孱弱之身顶大半个劳动力,投入到农业生产中,靠种地挣工分养家糊口。那时,村里看岳母文化水平高,村委会医院参加了培训学习,学得一些医学常识。回村后当上了“接生婆”,成了本村以及十里八乡的“名人”。后来听说国家有了*策,有文凭有工作经历可以转正,可岳母的毕业证怎么也找不到了。由于40年前的农村信息闭塞,始终联系不到曾一起求学的同学做证人,只能欣然面对现实。
在农村交通不便、医疗条件严重落后的年代,村里妇女都是在家生孩子。农村人农村生,小媳妇炕上生,一把剪刀一壶热水一条毛巾就能接生。岳母接生操作手法娴熟,备受村里人欢迎。每次接生后,婴儿家人一般送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,有的再送一些饼干和鸡蛋作为答谢礼。鸡蛋是当时妇女坐月子的营养物,饼干是稀罕物,产妇都需要。因此,岳母坚辞不受,婉言谢绝。虽然自己家孩子多,若是收到这些东西便可以改善一下生活,但岳母有她的原则,总感觉各家都不容易,若是收了,心里会不踏实。后来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,交通便利了,村里的小媳妇们生孩医院医院了。再后来出台了*策,“接生婆”这个角色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。
岳母救过人,还结成了亲戚。那是八十年代初期,当时的省级公路正好经过妻的老家村庄。一天,岳母出门上山干农活,路遇村口拖拉机翻车桥下,一人晕死过去。村里多人围观,可不懂不会医术,不知道咋办。岳母主动靠前查看病情,及时对昏死之人实施了心肺复苏,待那人有了意识,医院的救护车到来后,岳母悄然离开了。两个多月后,那被救的20里外临村孙姓人伤愈后,经打听找到家里。由于他当时做买卖,家境好,送来了不少答谢礼品和礼金,岳母都原封不动退回去了。孙姓人比岳母小10岁,就此认了岳母为姐,妻姊妹们称呼他为表叔,经一来一往的走动,便成了非常投缘的亲戚。后来,表叔家做买卖赔了,有了债务,岳母还经常主动去接济钱和衣物,救人救出了一段佳话。
听妻说,她小时候是假小子,很顽皮也很快乐,上树掏过鸟蛋,下河摸过鱼,衣服湿过脏过刮坏过,每每回家遭岳母数落,看到岳母拿起笤帚吓唬时,妻早一溜烟溜走了,再回来时,衣服也干了,岳母的气也消了,但讲道理能把妻说得掉眼泪。当热气腾腾的简单饭菜端上炕,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,一边吃一边听岳母讲故事,哪怕吃玉米饼子,和着盐过的老葱叶,全家人仍感觉津津有味,其乐融融。岳母对她们姐妹四人细心照顾,但不惯着毛病,疼爱之中透着严厉,妻姊妹们的一些不良习俗也在岳母的言传身教中逐渐消失。
后来,妻顶替岳父职务进瓷厂工作。年冬天,我应约在烟台市只楚路邮*局门口跟妻第二次见了面,也初见了岳母,我只简单打了声招呼,说了几句话,送去一包瓜子就离开了,听妻说是岳母爱女心切,早点过来看看我这个人。自此之后,再没干涉过我和妻的交往。其实,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,就有同事想做媒介绍我和妻认识,岳母看过媒人送去的照片,感觉我有点瘦,怕身体病弱,又因我和妻岁数都不大,就没同意见面交往。直到一年后,另一同事再次做媒提起这事,终于相见相识并修成正果,这就是缘分了!
岳母是个文化人,说话风趣幽默,又识乐谱,村里出个墙报,搞个娱乐活动时都以岳母为首。每当村委会提出演出要求,岳母总是积极参与、倾心指导,力求节目贴近生活,做到喜闻乐见。冬季农闲时,就开始忙活,岳母自编自演兼做导演,妻和妻妹小时候也被岳母调教表演歌舞节目。记得她曾组织排练过吕剧古装戏《西厢记》《逼婚记》以及话剧《山乡风云》等好多剧目,春节期间在村与村之间交流汇演,给当时当地的父老乡亲带去了许多欢声笑语。
我跟妻从相识、相知到步入婚姻殿堂,跟岳母成了一家人,逐渐对岳母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她一生与书相伴,且记忆力特好,妻姊妹们是听着岳母的故事长大的。婚后,我听到也见识到了岳母那润物细无声的说教,引以为豪、受益终生。日常交流中,岳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做正确的事、做正直的人,少一些索取和贪念,多一份理解和宽容,乐观豁达,定会一生心安!
岳母通情达理,对妻姊妹们的婚姻从不苛刻,只是希望家庭和睦为好。岳母了解我的家境,从来没提半点要求,不拘泥于风俗习惯。我结婚前,曾给了没过门的妻1元的彩礼,这个数远低于当地联姻行情。由于婚前那段时间花销大,手头紧,我提前又把礼金要回来贴补用,自然把彩礼也省了。
年9月,我和妻在她工作的厂区附近租房结婚,由于两间平房有农村大炕,也就省了花钱买床。即使这样,岳母和妻从来没跟周围人攀比过。每每谈起,有感歉疚。现在儿子有了女友,听说女方父母也很通情达理,不会计较彩礼。岳母的不铺张不浪费,平凡平淡的好家风,似要继续传承下去。
岳母心灵手巧,干啥像啥。每当看到谁家媳妇买了好看的孩童衣服,岳母就会拿来软尺,量好尺寸,去集市买几尺便宜花布,回家就能裁剪缝制出同样好看的衣服,妻姊妹们从小都是穿岳母亲手做的漂亮花衣服和布鞋长大。到了我儿子他们这一辈,生活条件逐渐好转,但岳母仍然不忘给儿子做孩童时的肚兜兜、内衣裤、夏天的短衣短裤,还有家里的布拖鞋等,想想真是好温暖好温馨。岳母去世前,身体状况稳定时,还主动给我们一家三口刺绣鞋垫,那精细的针脚和漂亮的图案至今难忘。岳母还会做面食面塑,经她做的面食面塑倍受左邻右舍称赞。岳母包的饺子薄皮大馅、无褶皱、封口小,咬到嘴里,满口鲜香,感觉那才是正宗的胶东饺子!
岳母经常教育妻姊妹们,不管嫁到谁家,都要孝敬公婆。因此,她们姐妹四人都能正确处理跟公婆的关系,哪怕在婆家受到再大的委屈,也不允许跟公婆翻脸吵架,始终追求家庭和睦。直到现在,妻还经常不忘给我80多岁的母亲买这买那。而且还经常提醒我,老妈不乐意来城里住,咱就要趁休班常回家看看,多陪伴老妈些时间。妻的所作所为,所提醒的一切,都离不开岳母的家教熏陶。
岳母会正确处理家庭矛盾。我跟妻有了儿子后,也经历了七年之痒。由于妻一直在烟台市上班,岳父退休后回农村生活,我父母住在海阳农村。因而,双方父母都不在跟前,我又常年不在家,儿子需要照顾。母亲那边不习惯住城里,家里有事;岳母身体有病,无法照看儿子。虽然海阳和栖霞都属于烟台地区,相隔不远,但双方老人都没法抽身来市里帮忙,妻又舍不得把孩子送回老家去,因此,在儿子上小学时,妻只好辞职在家。我偶尔休班回家,还经常忙活自己的事,缺少对妻和孩子的关心,矛盾自然产生,从偶尔的埋怨牢骚逐渐上升为家庭冷战。有一次,岳母来烟台小住期间,我跟妻又发生争吵。当时,岳母及时开导妻,让妻体谅我工作在外压力大,不要抱怨,要相互理解。过后趁妻外出不在跟前时,岳母表扬我是男子汉、气量大,女人普遍小脾气,多说几句好话就没事了。家家都一样,家务琐事多,磕磕碰碰难免,夫妻俩需要多担待。我本来一肚子怨气,经岳母一说和,矛盾很快化解了。
岳母自从50多岁得了糖尿病加上哮喘,不能干体力活了,那时,妻每年都叫岳母来烟台家里住2~3个月,时不时跟岳母一起去公园广场转转,海边散散心,医院看病调理。我回家休班偶尔能遇上。岳母非常知趣,就住在北屋,只要我在家,她很少在家里走动,给我和妻留出空间和时间沟通,我和妻、儿子就经常跑到北屋跟岳母聊天,这间房本来就不大,四个人挤在一起,互相依偎,一边看岳母做鞋垫,一边聊家常,其乐融融。即使气氛融洽,岳母仍然小住几日就执意回老家,给我们三口留出相处时间,挽留无效。晚年,岳母肺心症加剧,每年都到医院调理2-3次,妻负责照顾,但即使住院调理,也不让家人晚上陪床照顾,妻只需要送饭即可。如今,岳母已撒手人寰,让我每每想起,眼眶就不自觉湿润,岳母跟我没有血缘关系,我又因工作需要,一年休班寥寥,见面次数屈指可数,但岳母音容宛在,毕竟再也吃不到她包的饺子,再也听不到她规劝妻别跟我吵架的隐约声音了。
今天,岳母的谆谆教诲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,嘱咐我和妻要携手前行,以爱护家、以勤持家、以德养家,让良好家风传承下去。
(编辑:高一平)
(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)
作者简介
孙振航,男,汉族,山东烟台人,本科学历,*工师职称,国企基层*群工作人员。平时接触较多的是通讯报道,经常有作品在内部刊物上发表。善于创作*研会论文,并在公司和上级单位交流,曾获得天津市规划建设交通系统思想*治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等。
壹点号烟台散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