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手足癣怎么办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蓟医middot医声用爱心筑起沟通的 [复制链接]

1#

我,是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,从事这个职业已经有23年了,儿科是个特殊的科室,因为患儿小,不能自行叙述病史、表达不适,不能有效沟通,全靠家长叙述病史、医生详细查体,才能准确判断病情。有时遇到听不懂的外地方言、老人叙述病史不清等这样那样的问题,需要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,问题才能圆满解决。

比如今天,我就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,小患儿6个月,还不会说话,父母都是聋哑人,只能发出“啊啊”的声音,还有好多看不懂的肢体语言。平时简单的询问病史,今天感觉比登天还难,他们听不见我说的话,我不懂他们的哑语。怎么办?怎么办?患儿发热,又不能耽误病情,这可把我急坏了。

通过向其他家属询问,得知小孩妈妈上过学,会写字。这下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。我就把需要询问的问题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,孩子妈妈再把病情写在纸上,我们就这样进行无声的沟通。

平时简单的工作,现在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,最终,通过跟聋哑妈妈的无声交流和对孩子的查体,我诊断患儿得了疱疹性咽峡炎。由于本病需要注意手足口病,于是我告知家长需要注意患儿手足肛周疱疹及周身皮疹情况,当她看到手足口病四个字时,顿时张大嘴,双臂不停地来回摇晃,“啊啊”地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及紧张,焦急的不停地写字,详细询问我目前有没有危险,在得到我说目前不是手足口病,需要观察病情后,她的表情才放松下来,露出开心的笑容。

细心的护士把小患儿的床位安排在离护理站最近的位置(护理站对面),护士抬头就能看见他们的一举一动,将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和防止患儿坠床的方法写在纸上,告诉她有事情就按呼叫器;护理人员只要听到24床响铃或是只要听见“啊啊”声,就会立即来到床边,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。医生、护士巡视病人最多的就是这个特殊的小患儿,在科里享有最高的待遇。

下夜班休假回来,我到科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母女,患儿妈妈看见我,立刻紧张地“啊啊”向我描述病情,两手来回在患儿颈部比划,我一看,患儿颈部、肩部有散在红色皮疹,看见她紧张的眼神,我明白她在担心是不是手足口病,我详细检查了患儿的手脚、臀部及周身其他皮肤,没有发现疱疹及皮疹,于是,我在在纸上写了放心吧,不是手足口病,是热了出的痱子,她看过后兴奋地向我比划,告诉我可能是在扎液时孩子哭闹引起的。我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,给她安慰。看着患儿妈妈放松的表情,我突然觉得虽然语言不通,但和不信任相比,医患的交流并不困难。

就在小患儿住院第三天晨交班时,忽然,隔壁床家属呼叫快来人,大家听见呼喊,立即赶到床前,原来小患儿的爸爸不知为什么突然晕倒,在场医护人员迅速启动院内应急预案,测血压正常,呼吸、心跳生命体征平稳,大汗淋漓;经了解,其早起未吃早饭,既往有低血糖病史,护士长立即让责任护士去自己办公室拿来巧克力给他吃下,并对症处理,及时电话联系他的家人。几分钟后患儿爸爸病情缓解,我们告诉他病情平稳后,去内科做进一步检查,看看是否存在其他疾病。这件事虽不大,仅仅是我们处理紧急情况中一件小事,但也体现出儿一科团队合作精神,无论是不是自己负责的病人,危急时刻,都冲在前面。

经过几天的治疗,小患儿体温正常,病情平稳,患儿的妈妈露出灿烂的微笑,无论我们是在上班或是下班,是在楼下或是走廊,只要遇到,她都会笑着“啊啊”地和你打招呼,看起来是那么地阳光。她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交流,虽然她的“语言”大家不能全懂,但我们会报以微笑,竖起大拇指赞美她,这让她开心不已。

小患儿出院很久后

母女开心的笑脸

还有那“啊啊”的亲切问候

总是浮现在我眼前

回想在耳边

爱在传递

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

只要你有爱的付出

就会有回报

哪怕是微笑

让我们用爱心筑起沟通的桥梁

让我们用信任构建友谊的大厦

和谐医患

最美的画面!

撰稿:儿一科陈海英

编辑:徐莉华

责编:惠莉雅

审核:谢光普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